區域穩定能否延續亞洲的領先態勢?

Mike Shiao
CIO, Asia ex Japan

Hong Kong


 

 

重點摘要

  • 我們觀察到亞洲擁有三個正面的基本結構性驅動力。
  • 穩定的政治有利於中國和印度進一步改革。
  • 我們認為,亞洲穩定的背景帶來由下而上的機會。

 

亞股2017年迄今氣勢如虹,漲幅36%傲視全球其他地區1;亮眼的表現是受到經濟狀況穩定及企業盈餘強勁的支撐。不過,亞洲的股價淨值比相對S&P 500指數仍處於15年來最低水準2

 

那麼接下來呢?我認為有三個正面的基本結構性驅動力能助攻亞洲市場在2018年維持強勁:

  • 眾多面向呈現穩定,包括經濟成長率及政策決定
  • 盈餘、流動性與評價帶來良好機會
  • 風險下降

 

預估顯示成長穩定

亞洲2018年整體經濟年增率預計將從近期的6.0%水準穩定下調至5.8%3

 

特別是中國,我們預估成長率將放緩,但仍可望穩步達成政府的6.5%成長目標,擴張幅度相較於其他主要經濟體仍不俗4。投資和出口預計將趨疲,而我們認為國內消費將繼續作為主要驅動因子;所得成長依然強韌,為消費提供支撐力道。

 

印度的總體經濟環境亦有利,通膨可控且成長展望穩定;印度經濟在莫迪(Narendra Modi)總理大刀闊斧改革下已回復活力。隨著長期效益開始顯現,我們預期會出現財政平衡改善、私人消費可持續性成長及企業盈餘轉佳。

 

至於亞洲其他地區,南韓的零售銷售額預計維持強勁成長,而東協(東南亞國家協會)經濟體的投資與出口可望持續復甦。

 

穩定政治有利於進一步改革

亞洲領導層穩定,尤其是中國和印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一任期達成扎實的改革成績後,順利展開第二任期。供給側改革已見到良好發展,煤炭和鋼鐵業達到減產目標的速度優於預期。展望2018年,我認為以習近平為首的強大領導層將帶來進一步改革成果,尤其是國營企業(SOE)改革有必要與供給側改革同步執行,因大部份過剩產能集中在國營企業。

 

印度方面,莫迪政府自2014年開始一黨獨大,使其能避免發生前幾任政府所面臨的政治僵局,並促成大刀闊斧的改革。值得注意的是廢鈔改革僅耗時兩個月便順利更換印度86%的流通貨幣5,加上消費稅(GST)法案順利推出,這些成功的實績為莫迪深化改革打下穩固的基礎。邁向2018年,我們預期印度的「普惠金融」將向下扎根,亦即家庭存款更快從實體資產(例如金條與現金)轉移至金融資產;銀行和金融服務業的滲透率應會上揚。

 

盈餘動能預計維持無虞

亞洲的盈餘趨勢依然正面;中期而言,我們並未見到任何特別強大的因子可能會扭轉該盈餘趨勢。亞洲企業上個財報季的盈餘大致優於預期,導致各國盈餘紛紛獲得上修。

 

中國的盈餘趨勢依然正面,且我們預期資訊科技與消費相關領域將持續創造優質的可持續性成長。印度方面,我們預期企業盈餘在消費稅法案的短暫衝擊後將逐漸正常化,也將從進展良好的改革倡議中收割經濟效益。韓國與台灣的企業盈餘預計將受惠於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上升趨勢;處理能力加快的需要創造出半導體的需求。

 

流動性趨勢看似具支撐力

美國可能採取漸進式升息速度,使全球金融體系的流動性保持充足。亞洲方面,中國大陸投資人的南向資金應會持續為H股及香港股市提供結構性流動性支撐。至於印度,境內基金已出現強勁資金流入,總資產管理規模在過去3年倍增;我們認為2018年國內投資人仍將維持結構性的國內配置。

 

評價仍具上升空間

儘管2017年表現強勁,亞洲股市目前交易水準仍與長期平均歷史本益比與股價淨值比相當6。相比其他地區,我們發現亞洲的本益比明顯低於已開發市場,較歐洲折價12%、美國折價27%7。我們預期盈餘持續成長,屆時評價會變得更具吸引力。

 

評估由下而上的機會

我們觀察到亞洲穩定的背景創造出由下而上的機會。資訊科技領域部份,我們看好中國的網路服務產業中享有近似壟斷地位及強大競爭優勢的領先業者;這些領先業者建立的使用者生態系統尤其衍生許多商機,遍及電子商務到行動支付等。

 

印度方面,我們看好受惠於印度從現金支付為主的經濟體轉型的金融領域,該領域中我們青睞在消費相關金融需求佈局高的公司,以及經營效率較佳的私部門銀行。我們也認為印度中產階級興起創造出眾多區塊的機會,遍及家電與消費金融等。

 

2018年需觀察的風險

總體經濟與政治面向的穩定導致亞洲整體風險下降;雖然我們不認為2018年具有重大不確定性隱憂,但投資人仍應密切觀察下列面向:

  • 美國升息軌道。
    雖然市場預期利率在2018年逐步正常化,但若最終升息速度比市場目前反映的速度更快或幅度更大,則波動率恐會上升。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政策無預警轉彎也可能會影響亞洲央行應當如何續行貨幣政策的方法。
  • 北韓的地緣政治緊張。
    北韓與美國間的互動依然難以預測;我們認為任一方的軍事侵略引發之重大衝擊不僅會影響亞洲地區,也會影響整體全球經濟。

 

結論

亞洲的穩定給予該區域延續領先態勢的潛力;穩定的成長背景有利於由下而上的選股,允許投資人專注於公司基本面,無須擔憂由上而下的重大不確定性。

 

 

 

 

  1. 資料來源:彭博。根據MSCI Asia ex Japan Net Total Return指數報酬率,以美元計價,截至2017年10月25日。
  2. 資料來源:彭博。資料截至2017年10月9日。
  3. 資料來源:彭博。近期國內生產毛額(GDP)水準係指亞洲(日本除外)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GDP年增率,2018年預估GDP成長率係指截至2017年9月26日的彭博市場預估。
  4. 資料來源:新華網。中國政府在2017年3月5日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NPC)上制定2017年成長率目標為約6.5%。
  5.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截至2016年11月14日。
  6. 資料來源:花旗研究預估。長期歷史平均值係指197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8日期間。
  7. 資料來源:FactSet Research Systems、I/B/E/S、MSCI、高盛全球投資研究部,截至2017年10月20日。

 

 

 

投資附帶風險,投資標的及投資地區可能之風險如市場(政治、經濟、社會變動、匯率、利率、股價、指數或其他標的資產之價格波動)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產業景氣循環變動、證券相關商品交易、法令、貨幣、流動性不足等風險。且基金交易係以長期投資為目的,不宜期待於短期內獲取高收益,投資人宜明辨風險,謹慎投資。詳情請參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Inv17-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