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變革是否能為日本帶來可持續性成長?

Daiji Ozawa
Chief Investment Officerand Chief Portfolio Manager

– Japanese Value Equity. Tokyo

 

重點摘要

  • 安倍經濟學實施多年後,日本經濟與股市已開始有所回應。
  • 獲利成長穩健,名目GDP與日經225指數均達到20年新高。
  • 目前進行的關鍵結構性變革應可確保成長在2018年持續。

 

日本經濟與股市於2017年重啟動能,名目GDP在通縮期間停滯不前,但現在終於因安倍經濟學而有所提升,並達到歷史新高,超越先前於1997年達到的高峰。由於獲利成長穩健,日經225指數同樣上漲至1996年以來新高,此良好表現不僅是因為總經因子的激勵(主要是日圓趨於穩定),也是因為過去「失落的二十年」期間嘗試重組的努力,以及日本企業獨特的競爭優勢。展望2018年,我們要強調三項關鍵結構性變革,也相信這三項變革有助日本持續成長。

 

「名目GDP在通縮期間停滯不前,但現在終於因安倍經濟學而有所提升,並達到歷史新高,超越先前於1997年達到的高峰。」

 

1.通縮終結應可帶動現金滿滿的日本企業提高資本支出

為因應國內需求走軟,日本企業削減薪資與資本支出、降低過剩產能,並在資產負債表上累積現金,這也在過去20年造成通縮的惡性循環。然而,現金已不再為王,極度緊繃的勞動市場(部分原因是人口老化),再加上穩健的經濟成長,均使得價格與薪資再通膨壓力增加。此外,投資的缺乏也造成產能不足,我們相信現在已到了臨界點,日本企業界必須停止儲蓄,將現金花在創新,以處理產能與勞動力的不足,並提升獲利。一個良好的例子是IT投資,特別是中小企業,由於中小企業在IT系統的投資不足,因此系統已過時,必須更新才能提高效率,以處理勞動力短缺與薪資因而上升的現象。

 

2.目前的勞動力短缺刺激創新與勞動生產力

日本的確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工作機會與求職人數比例已達到1.52,相當於1970年代日本經濟繁榮時的高點1,失業率也已跌破3%,是20年來最低點2,此情況大力刺激日本企業界在各產業發展自動化創新,日本企業已在機器人科技與自動化系統方面取得突破,此類科技與系統目前在各種情境中使用,包括工廠、物流中心與機場等。除了企業以外,政府也需要培養創新,以提升生產力與未來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事實上,安倍經濟學已採取必要步驟,以緩解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舉例而言,我們看到移民政策出現逐步進展,包括引進技術勞工的永久簽證,以及將實習簽證從3年延長到5年。下一個重要步驟是勞動市場改革,包括採行「同工同酬」(減少一般全職員工與兼職約聘人員之間的龐大薪資落差),以及放寬解雇限制。我們對此關鍵改革抱有希望,因為安倍晉三首相於10月份的大選取得壓倒性勝利,所以安倍政府更有時間與選民授權可推動此改革。

 

3.企業治理改革有所進展

企業治理是安倍經濟學之下的另一項轉變, 從2013年開始,各種改革措施創造了正向循環,包括引進盡職治理守則與企業治理守則,不僅使治理結構改善,股東報酬也增加。由於來自政府的壓力,資產所有人與資產經理人也制定了更嚴格的代理投票規則,例如設立門檻股東權益報酬率,並且更積極與公司管理高層對話。此外,來自於投資人,甚至是來自於同儕的壓力,也鞭策公司管理高層提升獲利能力與資本效率,這是日本另一項逐步但穩定的發展。

 

結構性變革可能為日本帶來可持續性成長

在日本,可帶來持續性成長的結構性變革逐步但穩定進行,我們終於看到通縮終結,企業與家戶消費開始萌芽,企業治理也持續成形,然而,上述的結構性變革不僅為日本企業帶來風險,同時也帶來機會,從日股投資角度而言,若主動型經理人了解轉型如何進行、如何影響企業,以及更重要的是哪些公司管理高層有能力運用以上重大變化,則上述變革大幅有利此類主動型經理人。

 

「在日本,可帶來持續性成長的結構性變革逐步但穩定進行。」

 

 

 

1資料來源:日本厚生勞動省,截至2017年9月30日數據
2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截至2017年9月30日數據

 

投資附帶風險,投資標的及投資地區可能之風險如市場(政治、經濟、社會變動、匯率、利率、股價、指數或其他標的資產之價格波動)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產業景氣循環變動、證券相關商品交易、法令、貨幣、流動性不足等風險。且基金交易係以長期投資為目的,不宜期待於短期內獲取高收益,投資人宜明辨風險,謹慎投資。詳情請參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Inv17-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