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同步擴張:續升空間還剩多少?

Nick Mustoe
Chief Investment Officer,

Invesco Perpetual
Henley

 

重點摘要

  • 經濟同步擴張已激勵全球股市上漲,令國際貿易受惠且跨國企業盈餘提升。
  • 聯準會、英國央行、歐洲央行及日本央行在未來數年均面臨縮表任務。
  • 若利率上升且量化寬鬆退場的速度比預期更快,全球市場會如何回應仍不得而知。

 

全球經濟持續同步復甦,從各區域的強勁數據捷報可見一斑。確實,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追蹤的45個國家2017年經濟預計全數呈現正成長(10年來首見);甚至更樂觀的消息是,45國中的33個國家成長率上揚。這推升了國際貿易及原物料價格,並有助於全球擴張題材益發穩固。光憑這點基礎,2018年已顯現 正面展望,主要已開發經濟體全面提升,且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預計會持續改善。

 

「2018年已顯現正面展望,主要已開發經濟體全面提升,且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預計會持續改善。」

 

我們在全球金融風暴後見識到的經濟同步擴張已助攻股市上漲,並推升許多跨國企業的盈餘-創造出一些人所謂的股市甜蜜點。全球總體經濟數據持續上揚的時間越長,全球盈餘齊步向上的吸引力就越持久。此外,就目前而言,良性的全球通膨環境已給予央行維持相當寬鬆的貨幣政策空間。

 

然而,我們不會永遠處於甜蜜點,也總有令人審慎的理由存在。現在是貨幣政策轉變更大、更具決定性的時期嗎?絕對有此可能。美國聯準會(Fed)已表示會繼續進一步升息的計畫,並反轉金融風暴時代推出的刺激方案。與此同時,英國央行(BOE)在11月升息,而歐洲央行(ECB)宣佈已在研究如何縮減目前所提供的經濟刺激力道。大家都對過去10年的寬鬆立場感到如此習以為常,而市場已變得自滿,但若是利率上升且央行量化寬鬆退場的速度較預期更快會發生什麼事?全球金融市場會如何回應?此情境尚未反映於當前價格上。

 

展開新時代?

10年前的全球金融風暴成為全世界金融體系的分水嶺,銀行的系統性虧損及接踵而來的經濟產出損失驅使各國政府採取行動。傳統融資來源耗盡,先進經濟體政府介入,為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提供奧援,而央行因應衰退的方法是出手降息並同時買進證券來擴張資產負債表(創造超額準備金取得資金)。

 

我們已進入「大反轉」階段,聯準會買進用以穩定經濟的4.5兆美元資產已開始緩慢售出,邁向一個真正的里程碑。這會是新時代的開端嗎?聯準會已再三保證將審慎為之,但這是史無前例的行動,沒人能肯定不會出現政策失誤,阻礙全球債市及股市。就算聯準會縮表將在風平浪靜中進行,但英國央行、歐洲央行及日本央行在某個階段全將經歷相同過程。

 

低利率與低債券殖利率已造就強烈追逐收益率的現象,推升許多資產的價格(並使資金成本下降)。資產擁有者(包括不動產與股票)在過去10年取得良好績效,因而加劇財富分配不均。但那些未蒙其利的人怎麼辦?政府政策在此議題上持續力有未逮。

 

就業情勢依然強勁。英國截至2017年8月三個月的失業率已達4.3%歷史新低,從2011年風暴後的8.5%高峰下滑,並追平1975年以來的最低水準1;美國2017年10月失業率降至4.1%,為2000年12月以來最低水準2。不過,實質收入持續減少。失業率下降之際薪資何以未能上升的原因眾說紛紜,但結果就是央行一直不願升息。2018年的風險是薪資一旦加速成長可能會迫使央行的升息速度比預期更快。

 

正如2007年全球金融風暴的規模前所未見,我們所處的復甦及復甦後階段也是一個未知的境界。過去10年的重心可能是戮力拯救金融體系,但原先目的為創造經濟成長的政策最終大多導致資產價格上漲。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儘管無疑是避免2008年與2009年經濟更深陷泥沼的必要舉措-也許已實施了太久。

 

經濟成長展望自全球金融風暴以來保持良好,且金融業盈餘已出現真正的漲勢。股票評價遠高於長期平均值,也許已反映了許多正面消息且波動率低,顯示投資人對未來展望樂觀以待。此情境的風險是,央行不得不以較金融市場目前預期的速度更快改變其貨幣政策。

 

「股票評價遠高於長期平均值且波動率低,顯示投資人對未來展望樂觀以待。」

 

 

1資料來源:英國國家統計局(ONS)
2資料來源:美國勞工部勞動統計局(ONS)

投資附帶風險,投資標的及投資地區可能之風險如市場(政治、經濟、社會變動、匯率、利率、股價、指數或其他標的資產之價格波動)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產業景氣循環變動、證券相關商品交易、法令、貨幣、流動性不足等風險。且基金交易係以長期投資為目的,不宜期待於短期內獲取高收益,投資人宜明辨風險,謹慎投資。詳情請參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Inv17-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