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透視-政局穩定為重大改革鋪路

景順亞洲股票投資團隊

亞洲(除日本外)股票今年以來表現為自2009年至今最佳水準,由於盈餘上調、全球政治疑慮消退和貨幣政策較為明朗,MSCI AC Asia ex-Japan指數今年上半年大漲22.9%1。展望未來,下個催化亞洲成長和盈餘攀升的因素會是什麼?我們相信穩定的政局和改革加速將是驅動亞洲市場的重要因子,而這兩個因素環環相扣,因為穩固的領導階層可為政府爭取足夠的時間追求想達到的改革目標。

穩定的政治領導階層

政局穩定對進行基本和長期變革的經濟體而言至關重要,有效率的通過政策和堅實的執政聯盟使政府能執行持續性的經濟措施。在亞洲有幾個政治穩定的良好範例,雖然這些國家處在不同的執政週期階段。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當政近5年後可望連任,自從上台後,他主導了經濟、軍事和外交政策方向,此外他掌控反貪腐委員會並推動多個結構性改革。在即將召開的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應該會進一步鞏固其領導地位,19大是領導層過渡轉移的場合,具深遠而長久的政治影響。最高決策單位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大多數成員也將退休,有60%新成員會加入,我們認為習近平會將他的人馬帶進中共中央委員會。

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組成政府,經濟前景充滿希望。在他任總理的前兩年,經由普惠金融計劃(financial inclusion scheme)開銀行新帳戶、液化石油氣(LPG)補貼改革,甚至廢止紙幣流通(儘管短期遇到挑戰)都是大規模改革動作,使他持續受到歡迎。今年上半年的大選也有利於他的政黨,在人口相當於巴西的北方邦(Uttar Pradesh)取得重大勝利。整體而言,到目前為止莫迪的政績對印度產生頗為正面的影響。

在亞洲其他地區,我們樂觀看待菲律賓和南韓。菲律賓總統杜特蒂才上任第二年,雖然政治上很具爭議性,但受到菲國大眾支持,因為他以強硬立場維護法律秩序,75%的選民表示滿意他的領導力2。雖然總統無法連任,但杜特蒂還有5年可推動革命性改革。韓國總統文在寅為經濟帶來新希望,但仍言之過早。要經過好幾季才可將文在寅最初的建議轉為實際計劃,另外還要再花更多時間執行,正面來說,文在寅的領導幫助韓國走出朴瑾惠彈劾醜聞的陰影。

進行中的改革

由於主要亞洲經濟體政情穩定,我們很樂觀的認為改革可望加速進展至2018年,有更多改革措施會浮出枱面。

中國改革路線圖於2010年代初期的十二五計劃制定,政府在執行改革和持續經濟成長間達到良好平衡狀態。最具明顯的進展是在供給側,限制經常出現虧損、產能過剩產業的輸出可改進這些有赤字國有企業(SOEs)的獲利能力,因此銀行的逾期放款(NPLs)準備將有改善,信用品質好轉可大幅降低系統性風險並有助緩解對中國債務問題的疑慮。此外,2016年中國已遠超過鋼鐵和煤礦產能目標,我們因而看好這些在經濟穩定下持續推動的改革措施。

同時印度持續推行其改革,2017年7月1日推出的貨物與服務稅(GST)預期可為經濟相關各方:消費者、企業及政府帶來龐大利益,到目前為止,企業執行GST的狀況顯示不如預期。政府也在一上台即推動將家庭儲蓄由實體資產轉向金融資產,成效卓著:僅過去3年即有超過2.7億個新增銀行帳戶,數位支付的利用率上揚使印度邁向「無現金」經濟。政府的直接福利移轉提議正改變現有程序,因此福利可直接提供給急需要的人,大幅降低因貪腐及失能造成的損失。令人鼓舞的是,印度設定到2022年建造5000萬棟住房的目標,相當於超過1兆美元的支出,可望拉升100多個次產業的需求。

菲律賓最重要的改革是政府解決販毒問題,使民眾越來越有安全感,但稅改和基礎建設專門計劃對經濟的影響更直接。擬議的稅改要降低約98%上班族的所得稅,稅收則包括提高燃料稅和減少加值稅免稅額,重點是達到財政永續性同時讓較富有的菲律賓人消費。稅改法案在資助雄心勃勃的基礎建設上也十分重要,政府必須削減支出,不然就是要冒赤字擴大的風險。在基礎建設方面,2017–2022年政府計劃支出8.2兆菲律賓披索(約1620億美元),支出由2016年僅佔GDP的2.5%升至7%。為了達到此目標,政府去年提交了交通危機法(Traffic Crisis Act)以加速基礎建設專案的執行,目前法案正在二讀。

南韓總統文在寅在執政百日內已設定更大的長期經濟目標,誓言在第一個5年任期內提高最低工資55%,並將每週最高工時降至52個小時,創造50萬個私部門工作機會。政府將敦促電信營運商降低電信費,推動替代能源的使用。市場的反應不一,雖然有的企業利潤短期可能因工資上升和售價遭控制而受到壓縮,但中長期來說,長久建立的經營特許權因優質的產品和定價能力都將使其佔有優勢,收入增加有助支撐國內消費。另外,全球第三大退休基金國民年金基金(National Pension Service; NPS)將依規定採取管理準則,股東可享有較佳的透明度,並提供中小企業(SMEs)更多支持。

結論

由於亞洲主要國家有堅強的領導階層,這些受歡迎的新政府有更多時間和空間執行經濟及結構性改革,長期變動將成為經濟持續成長的催化因子。除了基本面指標如企業評價及盈餘,政治領導階層的穩定和改革是吸引投資人的無形層面。因為政治風險降到最低,穩定的政治環境可使投資人了解亞洲政府行進的走向。接下來投資人的樂觀態度就要視改革實際執行程度而定,因為要完成這些結構性改革如果不是要花好幾年就是要好幾季才可充份實現其長期利益。

市場重點

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成長,但國內仍有多個挑戰可能壓抑成長,如銀行業逾期放款和企業高槓桿,然而我們沒看到經濟有值得注意、即將發生的風險。此外政府預期會推出進一步去槓桿的改革,因而可降低系統性風險。

香港:經濟狀況持續受到海外及中國發展的影響,在低利率環境下房市仍頗活絡。中國也支撐香港的消費需求,這可由觀光業的復甦看出。

印度:在獲利表現亮麗、持續推動改革、財政整合及實質利率為正數的情形下,印度總經仍處在相當穩定的狀態。外部環境改善、消費強勁和公共資本支出攀升都對盈餘有利,雖然高油價和民間資本支出不振可能帶來挑戰。

南韓:文在寅新政府的改革為眾所矚目,對經濟有正反兩面的影響,政府政策目標是支持一般低收入階層,而市場等待更詳細的內容出爐。

印尼:寬鬆貨幣政策和提振出口的利益有助抵銷其他領域成長不佳的狀況,因為改革仍在進行,而稅收的增加支撐了財政政策,因此成長趨勢應該會持續上揚。

台灣:高科技零組件出口需求的回升帶動其經濟的成長,預期此態勢將持續到下半年,因一般高度預期全球智慧型手機領導廠商將推出主要產品。

泰國:經濟相對具韌性,消費受惠於觀光業,大型公共基礎建設案也提供助力,然而盈餘成長疲軟壓抑整體市場。

新加坡:新加坡是東協(ASEAN)區域中對全球發展最敏感的經濟體之一,服務業受到全球成長疲弱影響。雖然政治穩定和金融資源有助減緩特定經濟疲弱部份的衝擊,但週期性和結構性挑戰可能持續。

馬來西亞:政府的目的在降低預算赤字,使財政政策支撐經濟的展望受限,消費信心好轉而外部需求有利於整體經濟。

菲律賓:儘管總統打擊販毒的另類方式產生不確定性,但經濟改革前景仍頗正向。由於成長率和通膨都在上揚,菲律賓可能成為第一個緊縮貨幣政策的國家。

澳洲:資源需求強勁的時光不再,內需仍不振,但預計盈餘好轉未來將有利於成長。此外,基礎建設支出擴大,財政政策可能偏向寬鬆。

 

1 資料來源:景順,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6個月報酬資料,以美元計
2 CNBC,截至2017年6月30日

投資附帶風險,投資標的及投資地區可能之風險如市場(政治、經濟、社會變動、匯率、利率、股價、指數或其他標的資產之價格波動)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產業景氣循環變動、證券相關商品交易、法令、貨幣、流動性不足等風險。且基金交易係以長期投資為目的,不宜期待於短期內獲取高收益,投資人宜明辨風險,謹慎投資。詳情請參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Inv17-0281